Pages in topic:   < [1 2 3 4] >
看来要学德语了
Thread poster: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洗耳恭听 Mar 1, 2008

那就请指教,我已经洗好耳朵,垂手肃立ing:)


Pei Ling Haußecker wrote:

Renquan Yang wrote:
阁下有证书,又能够中英互译,自然属于名门正派型的译员,我既没有证书,也不能中英互译,只能做到英译中,因此属于半路出家的野路子翻译派。不过,在生物医药的英译中行当里,我已经过了新兵蛋子阶段。相对于一般内容的医药行业英中翻译而言,中文的生物医药专利翻译比较难伺候,毕竟涉及一些法律内容,不允许轻易意译,这样就限制译员为达到语言通俗易懂目的而调整译文风格的权力,反正是戴镣铐跳舞的感觉。在这个狭小领域(生物医学药物)内,我也敢说自己和高手们有一拼。

关于阁下的翻译水平,你的profile里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都是公开的资料,浏览一下便知道。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4:25
English to Chinese
+ ...
说不定 Mar 1, 2008

Pei Ling Haußecker wrote:

你真可爱
jyuan_us wrote: 小心招來ME VERY LIKE YOU。


说不定 Pei Ling 这一句夸会让 jyuan_us 招來许多 ME VERY HATE YOU。:D


 
QUOI
QUOI  Identity Verified

Chinese to English
+ ...
不久前听到一段访谈,很有意思。 Mar 1, 2008

转自:http://www.abc.net.au/rn/linguafranca/stories/2008/2157586.htm#transcript

原文较长,感兴趣的同事可访问以上链接,下载MP3。

接受采访的人是 Professor Alexandra Aikhenvald,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其中两段:
...
During my university years, I was studying more than half a dozen languages. But the major language I started learning then was outsi
... See more
转自:http://www.abc.net.au/rn/linguafranca/stories/2008/2157586.htm#transcript

原文较长,感兴趣的同事可访问以上链接,下载MP3。

接受采访的人是 Professor Alexandra Aikhenvald,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其中两段:
...
During my university years, I was studying more than half a dozen languages. But the major language I started learning then was outside the University -- Estonian, my first non-Indo-European language. Every year since 1969 we had been to Estonia for summer holidays, then a part of the USSR, having been illegally annexed by Stalin. Estonians plainly hated everything Russian. So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learn the language. This was no easy task. But every summer (until late 1980s when I left) I would go to Estonia and practice -- and this was a pleasure and a challenge. I made wonderful friends, and read great novels and poems. I still subscribe to the Australian Estonian Newspaper, Meie Kodu (Our Home). With Estonian came Finnish -- probably the most difficult language I have ever tried learning -- I can only read it -- and also Sanskrit, Arabic, Italian, Lithuanian, a bit of Latvian and a lot of Ancient Greek, and Akkadian,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languages known to humankind, originally spoken in Mesopotamia, today's Iraq. I have always been attracted to ancient languages: my masters thesis was on Hittite, the oldest Indo-European language.

...

Which language next?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learn Abkhaz, a language with over 80 consonants, spoken by a small heroic people forever fighting against Georgian imperialists. But I think I will opt for Modern Greek, trying to regain the classical heritage I was denied by the Soviet bastards.



[Edited at 2008-03-01 01:26]
Collapse


 
Shaun Yeo
Shaun Yeo  Identity Verified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好久不见! Mar 1, 2008

Joyce:
好久不见!看来你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哪

Shaun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机器代替人智 Mar 1, 2008

Forrest Liang wrote:

俺一直认为翻译是一门夕阳产业,未来必将被人工智能的机器翻译所替代,只是日程尚无法确定而已——这种替代有可能在下个十年期发生,也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


在座各位的有生之年都没这种可能。不过,对上一世纪的人来说,互联网的出现简直是夷而所思的事。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时间精力 Mar 1, 2008

jyuan_us wrote:

4-6年之後﹐上述目標達成了﹐但也許1年也接不到一個原文是德語被翻譯成了英語再從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項目了。



[Edited at 2008-02-29 15:55]


不难,既然能读到博,说明对学习有持久的耐力。事实上学习一种新语种并达到翻译的目的,较之从博士读到博士后院士,哪个时间精力花费得多些?


[Edited at 2008-03-01 04:41]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一点补充 Mar 1, 2008

Renquan Yang wrote:

to Wenjer Leuschel
阁下是吾辈敬仰和追赶的目标,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吾辈也能够想阁下一样在自己的profile上标上“德中”、“西中”、“……中”翻译^_^。学习,其实也苦,但是苦中有乐,就如同采矿,采到的目的矿物始终是少数,然而你不弯腰去挖,就什么也得不到。如同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也是如此--学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如同蓄水,到用的时候就自然派上用场。这两年多来的翻译已经让我感到蓄水池内水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才生出要再学习的意念。


语言和文化(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学习语言绝对不是随便找一个语言学习,很快就能从那个语言翻译成另一个语言,但是有心学习的话,总会找到入门的地方,即使只是了解到某些皮毛的东西,对于了解人类社会文化总会增进一点小小的帮助。

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常常极力强调自己说写的语言地道。但,真的处处地道吗?必须地道才能沟通吗?要做到完全沟通当然不是容易的事,但往往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基于善意理解,使用语言时犯的小错误并不会影响大体的沟通。我见过某些夫妇,双方其实都不是某个语言的母语者,双方沟通使用的语言也不地道,但还是相亲相爱,即使有争执也能得到双方满意的解决。背后的道理其实就是“同理心”。如果双方没有爱的基础,即使是母语者说出来的话也可能有语病,要挑剔对方的语病,那可非常容易,那么在每句话后头加上 yes or no? 来替代 isn't it? 也会令对方觉得不舒服。

学习语言,语法和词汇只是基本,真正入门是了解文化。要了解文化,那就需要宽厚的“同理心”。缺乏同理心,恐怕连自己的文化都会模糊不清。但是,某些专业的翻译者所需要的不见得是深入文化,而是对语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举个例子说,有时阅读自己稍微懂一点那种语言的网站,为了进一步了解,利用AltaVista或GoogleLanguageTool或其它的翻译软件,让软件把网站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语言比对,我们会发现翻译得很不恰当,但会自行调整翻译的内容,以便正确理解网站的内容。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英文的view,但这个字词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如果把 a quick view 理解为 a quick glance,得出来的中文翻译会是很不同的。最简单的说法是:每个翻译者的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都不同,因此同样的文本翻译出来的东西会有差异,有些较为贴近,有些较为疏远;为了达到某种沟通的目的,我们会自己决定贴近的程度应该到达何处,并不会要求100%的贴近或完美——因为我们知道,要从95%达到99%,可能得花费从50%达到95%的四倍成本。那么,大概很少人会为了从95%到达100%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吧?除非是在挑剔别人的时候,我敢非常肯定地说,自己的翻译绝对不会那么做。

学习地道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沟通和互相理解才是目的,千万不要为了“地道”而失去学习时犯错的勇气,也因此失去学习语言的真正动机。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4:25
English to Chinese
+ ...
支持你 Mar 1, 2008

Renquan Yang wrote:

当时我就想要是懂德语,直接看德语原版文稿,也许翻译起来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你有学德语的兴趣和决心,我看很好。你的近期目的是在翻译英文资料时看懂德语原版文稿,而不是直接翻译德文资料,也不是去搞口译。我想,这个目的应该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

我没学过德语,但听说德语的语法与俄语类似,虽然繁琐但比较死板,不像英语语法那么灵活。俄语是我的第一外语,所以我年轻时也曾有过学德语的想法。但后来觉得英语用途更广,才把精力放在英语上了。假如英语是我的第一外语,那我也很可能选择德语为第二外语,因为德国化工很发达。

我的第一本英语教科书不是别的什么书,而是《化学专业英语文选》,再加上一些词典和语法书。当时学英语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看懂英文专业资料,根本没想过以后还会去搞技术引进和出国留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了约两年左右,基本上就可比较顺利地看懂化工专业的英文资料。我想,你也许用不了两年就能达到你的首期目的。


 
lbone
lbone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7:25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1000-2000小时 Mar 1, 2008

我曾经学过几门二外,主要是出于兴趣。其中有两门当时达到过可以基本交流和日常阅读的程度,德语是其中之一。不过后来都扔了,主要原因是自我感觉专精英语一门就足够了,中国人如果英文达到你这种翻译的水准的人,即使是学日语也会在1000小时以内达到学完后能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和阅读的程度(专业谈不上),更不用说印欧语系了。当然,时间久了如果不用,也会忘�... See more
我曾经学过几门二外,主要是出于兴趣。其中有两门当时达到过可以基本交流和日常阅读的程度,德语是其中之一。不过后来都扔了,主要原因是自我感觉专精英语一门就足够了,中国人如果英文达到你这种翻译的水准的人,即使是学日语也会在1000小时以内达到学完后能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和阅读的程度(专业谈不上),更不用说印欧语系了。当然,时间久了如果不用,也会忘,

德语本身特别重要的本语关键词汇在1000-2000,这些关键词汇中有一部分和英语比较象,其它的词中,越外围的词汇,和英文的相似程度越大,各种专业词汇和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新词汇,大多数和英语相似,在你专业上的词汇,尤其是新词汇,我估计相似度(不算词尾词缀)可以达到70%-90%。语法比英语复杂一些。如果要说的话,有个颤音,不过对于笔译人员,没有读的需求。

如果你认真学进去的话,可能500小时就可以连蒙带猜,大致读懂一般文献和自己专业的文献了,要再深入一些,可能总共需要花1000-2000小时,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当然要想以专精的心态深入进去,就象文哲所说,实际上是要面对一个德语文化圈,专精当然是难的,但都有这么多年学习和社会经验了,其中的度自己应该能把握。
Collapse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学习语言的投资报酬率 Mar 1, 2008

最近在德文论坛上有Site Staff开了这样一个讨论串:

This topic is for discussion of the ProZ.com translation article "You get what you pay for".

我把那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另开一串在这里供中文翻译同仁参考及讨论之用

在原来的德文讨论串里,有英西/西英翻译者贴文抱怨,说:Why put the title in English when the article is in German? I would've like to read have been able to read it...if only I knew German.

我给她的建议是:This might help you a bit. Machine translations are known to be unreliable, but they might help a bit when you know some idiosyncrasies of a foreign language --- in this case, German.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由于我从许多其它的语言翻译了不少歌词,有人怀疑地问我是否真的“会”那些语言。老老实实说,我连中文都“不会”,写出来的东西常常需要一改再改,阅读其它语言时则是必须一读再读,有时会把一些字词读错,要别人指出来才知道错了,才知道应该修改理解。我翻译的那些歌词常常是有母语者帮我看过一遍的,但有时我也不好打扰人家,就是错了也无妨的情况下,我还是照样贴出来,看看懂那些语言的同仁会有怎样的意见,再来修改译文。比方说,从法文翻译的歌词,我老私心期望chance给我一点当头棒喝,好让我知道自己在法文理解上的盲点。不过,她还挺客气的,在这方面从来没有给我难堪。我自己晓得,我的法文破烂得无以复加,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不只是词汇不够,语法简直毫无概念。在其它语言方面,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凑合凑合而已。

然而,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再困难的语词和语法,还是可以轻易读懂,翻译起来也驾轻就熟。当然,马失前蹄的情况也会发生,那就让别人抓包、吐槽吧,反正我从来不觉得犯一点翻译上的错是什么大罪过——攸关人命的除外。

我说这些,为的是说明:不要害怕学习其它的语言,即使不深入、不专精、不地道,如果对你理解专业的东西有帮助,花时间了解别的语言的专业表达方式,不论是语词或特殊的表达句构,学到了,就会让你在从英文翻译从那些原文翻译到英文的文本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个语词原来是XX语言,翻入英文时没有译好,但意思应该是这样;这个句子不合英文语法,简直无法理解,不过句构符合XX语言的语法,用XX语言来理解,还真的make sense!”这不就是一种帮助吗?

如果说学习语言耗时费力,投资报酬率太低,一点都不划算;嗯,这一点我倒也同意;不过,我们的生命里有多少时间是“白白浪费”的?做怎样的事才叫“不浪费时间”?怎样才会是“高投资报酬率”?想一想这个问题,老实说,“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努力,别人努力的成果,拱手让我、供养我”,这等好事才是最大的投资报酬率!可惜天下不常有这等好事,所以连偷抢扒拿、杀人放火都还要“学习本领”呢,更何况想要诚实正直地做人做事?

所以,学不学习一种知识学问,学不学习一种语言文字,那是个人的选择,而且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做选择,绝对不会有错,也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农人耕种都会遇到天灾人祸,怎可能学习了一种知识学问、一种语言文字就能期望会有令人满意的“投资报酬率”?还是陶渊明假托叙述的那位“五柳先生”有意思!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呵呵 Mar 1, 2008

对不同语言达到文化层次的理解,肯定是很难的事情,呵呵,我学习语言目前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满足做专业文献笔译的需求就行。达到两种文化融通的程度,估计就算这辈子搭进去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对我而言,也没有必要。够用就行,够用即可。语言说到底还是一个工具,熟练运用达到目的就像尼姑,当然把喜欢把工具当作艺术连把玩,那肯定是出于个人喜好,反正我现在连英语也就是做到粗通而已。

 
Angeline PhD
Angeline Ph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赞同一下“同理心” Mar 1, 2008

赞同一下“同理心”。
最近正在看德文读物,深有同感。


Wenjer Leuschel wrote:


学习语言,语法和词汇只是基本,真正入门是了解文化。要了解文化,那就需要宽厚的“同理心”。缺乏同理心,恐怕连自己的文化都会模糊不清。但是,某些专业的翻译者所需要的不见得是深入文化,而是对语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举个例子说,有时阅读自己稍微懂一点那种语言的网站,为了进一步了解,利用AltaVista或GoogleLanguageTool或其它的翻译软件,让软件把网站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语言比对,我们会发现翻译得很不恰当,但会自行调整翻译的内容,以便正确理解网站的内容。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英文的view,但这个字词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如果把 a quick view 理解为 a quick glance,得出来的中文翻译会是很不同的。最简单的说法是:每个翻译者的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都不同,因此同样的文本翻译出来的东西会有差异,有些较为贴近,有些较为疏远;为了达到某种沟通的目的,我们会自己决定贴近的程度应该到达何处,并不会要求100%的贴近或完美——因为我们知道,要从95%达到99%,可能得花费从50%达到95%的四倍成本。那么,大概很少人会为了从95%到达100%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吧?除非是在挑剔别人的时候,我敢非常肯定地说,自己的翻译绝对不会那么做。

学习地道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沟通和互相理解才是目的,千万不要为了“地道”而失去学习时犯错的勇气,也因此失去学习语言的真正动机。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17:25
English to Chinese
+ ...
语言的工具实用性与心灵塑造作用 Mar 1, 2008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沟通的工具,即其工具实用性;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而且对人的心灵塑造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力。这两种说法都正确,因为真理有许多层和面。

学习外语原本为的是沟通上的工具实用性。这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上,很明显。因此,大体上学习过某个语言的语法,并积攒某个数量的词汇后,阅读以
... See more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沟通的工具,即其工具实用性;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而且对人的心灵塑造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力。这两种说法都正确,因为真理有许多层和面。

学习外语原本为的是沟通上的工具实用性。这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上,很明显。因此,大体上学习过某个语言的语法,并积攒某个数量的词汇后,阅读以该语言书写的自然科学文本,大致上不会有多大的理解问题。但在人文方面,每一种语言塑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往往会有极大的差异,那是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世界观的差异,没有深入那个文化便很难察觉,所以以不熟悉文化的语言书写的人文方面的文本会比较难理解。

如果为的是要阅读一般性文本和某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领域的文本,倒也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和语言相关的文化。强记别人整理出来的语法规则,积攒相关领域的词汇,那也就足够做那个领域的翻译工作了。

需要多长的时间呢?实话说,我不知道,但好象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学习外语需要的时间因此也不同。快慢其实都无妨,培养出接受从不同的窗子看世界会看到不同景象的态度,那就比较容易进入贴近了解的状况。

其实,在一个语言里养成的好习惯也会带入另一个语言。比方说,我以前说过,在中文里对别人没有礼貌的人,即使学会了其它语言也照样无法表达出对别人的礼貌。最基本的是同理心,从同理心出发,养成好习惯,不管进入什么语言,使用那种语言就会得体。,即使由于深入某种外语,个人的世界观可能因此改变,但基于对人的同理心而尊重的好习惯却绝对不会改变。
Collapse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4:25
Chinese to English
+ ...
目的 Mar 1, 2008

Wenjer Leuschel wrote: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沟通的工具,即其工具实用性;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而且对人的心灵塑造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力。这两种说法都正确,因为真理有许多层和面。

学习外语原本为的是沟通上的工具实用性。这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上,很明显。因此,大体上学习过某个语言的语法,并积攒某个数量的词汇后,阅读以该语言书写的自然科学文本,大致上不会有多大的理解问题。但在人文方面,每一种语言塑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往往会有极大的差异,那是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世界观的差异,没有深入那个文化便很难察觉,所以以不熟悉文化的语言书写的人文方面的文本会比较难理解。

如果为的是要阅读一般性文本和某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领域的文本,倒也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和语言相关的文化。强记别人整理出来的语法规则,积攒相关领域的词汇,那也就足够做那个领域的翻译工作了。

需要多长的时间呢?实话说,我不知道,但好象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学习外语需要的时间因此也不同。快慢其实都无妨,培养出接受从不同的窗子看世界会看到不同景象的态度,那就比较容易进入贴近了解的状况。

其实,在一个语言里养成的好习惯也会带入另一个语言。比方说,我以前说过,在中文里对别人没有礼貌的人,即使学会了其它语言也照样无法表达出对别人的礼貌。最基本的是同理心,从同理心出发,养成好习惯,不管进入什么语言,使用那种语言就会得体。,即使由于深入某种外语,个人的世界观可能因此改变,但基于对人的同理心而尊重的好习惯却绝对不会改变。


Wenjer,

I agree with you that it largely depends on what the final objective is. The degre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required is definitely not the same publishing a publication versus reading one.

Reminds me of the 1st joke you posted in the joke thread. The man studied English for a long time but couldn't understand a word at the hotel desk when it came to real life interaction.

http://www.proz.com/post/222284#222284

That's a good one ... the lady's a natural comedienne.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4:25
Chinese to English
+ ...
瑞雪兆丰年 Mar 1, 2008

记得看 "Raise the Red Lantern" 时, 英文字幕翻成了 "All this snow, it's going to be a terrible year". I can't remember the exact words, but it was something to that effect.

意思恰恰相反. 所以 Pei Ling 的观点我也很同意. 大家经常谈到一些其他人闹的翻译上的笑话, 我觉得与不懂 source language 国家的风俗文化, 且语言理解得不透彻很有关.

我父亲生前也懂德文, 但他只是用于读些专业书籍.

所以说, 我认为还是要看学一种语言的最终目的.



[Edited at 2008-03-01 13:51]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看来要学德语了






Anycount &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i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tool for freelance translators and small agencies. TO3000 easily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business life of professional freelance translators.

More info »
TM-Town
Manage your TMs and Terms ... and boost your translation business

Are you ready for something fresh in the industry? TM-Town is a unique new site for you -- the freelance translator -- to store, manage and share translation memories (TMs) and glossaries...and potentially meet new clients on the basis of your prior work.

More 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