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ginas no assunt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
“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 转发 (A Chinese Teacher Suggests that "Dragon" should be written as "Loong") Autor da sequência: Libin PhD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李小龙纪念册上都是 loong | Feb 27, 2024 |
ysun wrote:
Huijun Suo wrote:
你看牛津辞典也只列了Chinese Dragon,你觉得将来会列入Loong?
人名含有loong,这和推广龙翻译为loong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记音符号(在大陆为long)
某些人可能会用 loong 来给“龙”注音,但我前面提到过,“注音就是注音,不是译文”。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偷换概念”是指彭萍教授,因为我觉得她似乎是企图让人觉得 “loong”是译文,dragon 反而只是对龙的解释。
至于李小龙,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他的英文名为 Bruce Lee,另两个英文名分别是 Lee Siu-Long、Lee Jun-Fan,不是 Lee Siu Loong。“Lee Siu Loong” 也许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不是李小龙自己的拼法,因为若反而是维基百科错了,那马上就会有人出来纠正。
Bruce L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uce_Lee
Bruce Lee (Chinese: 李小龍; born Lee Jun-fan, 李振藩; November 27, 1940 – July 20, 1973) was a Hong Kong-American martial artist and actor whose career spanned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names
Lee Siu-lung
Lee Yuen-cham
Lee Yuen-kam
李小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李小龙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 Siu-long,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2]),本名李振藩(也有作鎮藩、震藩),已故著名華裔動作片演員、武術家、監製及武術指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者,混合武術概念的先驅之一。李小龍是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他有两个姐姐(李秋源、李秋凤)、一个哥哥(李忠琛)和一个弟弟(李振輝)。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英語:Lee Jun-fan),李振藩的漢字拼音“Jun-fan”最初寫成“震藩”;然而,“震”與他祖父的一部分名字“李震彪”相同,因避諱而改為諧音“振”。
本名 李振藩、李鎮藩
罗马拼音
Lee Jun-Fan
Lee Siu-Long
英文名
Bruce Lee
Lee Siu-Long
Lee Jun-Fan
[修改时间: 2024-02-26 08:57 GMT]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还有某些观点恕我不能苟同”
Huijun Suo wrote:
你看牛津辞典也只列了Chinese Dragon,你觉得将来会列入Loong?
人名含有loong,这和推广龙翻译为loong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记音符号(在大陆为long),后者按你们的意思,是民族的图腾,国家的形象,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信息量比记音符号要丰富得多。
还有某些观点恕我不能苟同:long的发音像狼lang?某厂商因为翻译品名为Chinese Dragon而销量受损?不能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而胡编乱造。还有对Loong字形的艺术诠释:oo像两只眼睛,身子像条龙,这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没看到两只眼睛,只看到了空洞,要想身子长应该至少用三个o才对,looong,三为众,为多,为长,就像googol。总之,还不如用Long,而且我觉得Longxin也很好啊,为什么要弄成个Loongson。另外,放在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译成Loong或者Long实在是有点帮倒忙,历史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润物无声的同化力,西方世界对dragon的观感可能正是因为中华龙(Chinese Dragon)潜移默化的熏陶才变得更加柔和,更为多元,这正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软实力,不要老是揪着圣经里的恶龙不放,世事总在变化,刻舟求剑是很可笑的,Box思维更是可悲的。因此我觉得,如你们所愿,Loong可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但最多是继续作为Chinese Dragon的某种来源注解而存在,不会成为主流。
Loong在语音上的劣势是很明显的,就拿九龙壁来说,Nine-Loong-Wall对英语导游实在不是一个很顺口的说法,很容易念成Nylon Wall(尼龙墙),Nine-Dragon-Wall就很顺口,你觉得外国游客看着面前墙上的九条可爱可敬的中华龙,会想到圣经里的恶龙吗?
hj58 wrote:
和 loong 相近构造的词的含义都不好,在 2006年的确讨论了很多,后来也有人提起。但是这个问题很早就解决了,或者说接受 loong 的人不在乎,原因很简单:武打明星李小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都这么译龙,也未见国际上有人嘲笑他们是 loon,是 loony。2006年,龙芯芯片就改译为 loongson 了,这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
相反,我倒是很担心这个问题,我还设计了 lorong。但是检索发现这个词已经被使用了。
这次人们嘲讽的是 loong 发音和 loan 一样。总之,此事是防不胜防的。就好像你给孩子取名再好,他的同学总能给他创造出一个谐音绰号。
官方学者反对改译的理由都是公开的,主要是约定俗成,dragon 已经包括好的含义,影视剧里有好的可爱 dragon,改了外国人看不懂。
Huijun Suo wrote:
我认为官方不情愿改译是有道理的,如果改成loong,拼写发音接近loon(当然可以标音为/lo:ng/,我怀疑会有多大效果),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有好几个词条loon,它们都读/lu:n/:
loon 1 潜鸟,阿比;美国海军潜鸟式导弹;(口语)疯子
loon 2 流氓,无赖,二流子;(苏格兰英语)男孩,小伙子,乡巴佬,蠢人;(古语)微贱的人
loon 3 (口语,旧词)(loons)喇叭裤;(动词)胡闹嬉戏
另外还有loony, looney发疯的,疯狂的,愚蠢的;(名词)疯子
词义疯子是来自旧词luny < lunatic疯子,精神病患者,狂人,极端愚蠢的人 < 古法语lunatique < 拉丁语lunaticus发疯的 < luna月亮,据认为精神病与月的盈亏有关。
企业广告宣传都很忌讳这种同音、谐音造成的负面联想,大外宣更要慎之又慎。
[Edited at 2024-02-26 07:02 GMT] [Edited at 2024-02-26 08:16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05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1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5:3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6:03 GMT]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还有某些观点恕我不能苟同”
你同意和不同意都没有用。反正现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译龙为 loong 了,一些外国人也这样翻译了。你愿意龙和 dragon 为伍,但是别人不愿意。你是拦不住的。
Huijun Suo wrote:
你看牛津辞典也只列了Chinese Dragon,你觉得将来会列入Loong?
人名含有loong,这和推广龙翻译为loong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记音符号(在大陆为long),后者按你们的意思,是民族的图腾,国家的形象,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信息量比记音符号要丰富得多。
还有某些观点恕我不能苟同:long的发音像狼lang?某厂商因为翻译品名为Chinese Dragon而销量受损?不能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而胡编乱造。还有对Loong字形的艺术诠释:oo像两只眼睛,身子像条龙,这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没看到两只眼睛,只看到了空洞,要想身子长应该至少用三个o才对,looong,三为众,为多,为长,就像googol。总之,还不如用Long,而且我觉得Longxin也很好啊,为什么要弄成个Loongson。另外,放在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译成Loong或者Long实在是有点帮倒忙,历史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润物无声的同化力,西方世界对dragon的观感可能正是因为中华龙(Chinese Dragon)潜移默化的熏陶才变得更加柔和,更为多元,这正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软实力,不要老是揪着圣经里的恶龙不放,世事总在变化,刻舟求剑是很可笑的,Box思维更是可悲的。因此我觉得,如你们所愿,Loong可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但最多是继续作为Chinese Dragon的某种来源注解而存在,不会成为主流。
Loong在语音上的劣势是很明显的,就拿九龙壁来说,Nine-Loong-Wall对英语导游实在不是一个很顺口的说法,很容易念成Nylon Wall(尼龙墙),Nine-Dragon-Wall就很顺口,你觉得外国游客看着面前墙上的九条可爱可敬的中华龙,会想到圣经里的恶龙吗?
hj58 wrote:
和 loong 相近构造的词的含义都不好,在 2006年的确讨论了很多,后来也有人提起。但是这个问题很早就解决了,或者说接受 loong 的人不在乎,原因很简单:武打明星李小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都这么译龙,也未见国际上有人嘲笑他们是 loon,是 loony。2006年,龙芯芯片就改译为 loongson 了,这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
相反,我倒是很担心这个问题,我还设计了 lorong。但是检索发现这个词已经被使用了。
这次人们嘲讽的是 loong 发音和 loan 一样。总之,此事是防不胜防的。就好像你给孩子取名再好,他的同学总能给他创造出一个谐音绰号。
官方学者反对改译的理由都是公开的,主要是约定俗成,dragon 已经包括好的含义,影视剧里有好的可爱 dragon,改了外国人看不懂。
Huijun Suo wrote:
我认为官方不情愿改译是有道理的,如果改成loong,拼写发音接近loon(当然可以标音为/lo:ng/,我怀疑会有多大效果),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有好几个词条loon,它们都读/lu:n/:
loon 1 潜鸟,阿比;美国海军潜鸟式导弹;(口语)疯子
loon 2 流氓,无赖,二流子;(苏格兰英语)男孩,小伙子,乡巴佬,蠢人;(古语)微贱的人
loon 3 (口语,旧词)(loons)喇叭裤;(动词)胡闹嬉戏
另外还有loony, looney发疯的,疯狂的,愚蠢的;(名词)疯子
词义疯子是来自旧词luny < lunatic疯子,精神病患者,狂人,极端愚蠢的人 < 古法语lunatique < 拉丁语lunaticus发疯的 < luna月亮,据认为精神病与月的盈亏有关。
企业广告宣传都很忌讳这种同音、谐音造成的负面联想,大外宣更要慎之又慎。
[Edited at 2024-02-26 07:02 GMT] [Edited at 2024-02-26 08:16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05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1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5:3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6:03 GMT] |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loong 的赞同者数量已经过了临界点 | Feb 27, 2024 |
loong 的赞同者数量已经过了临界点,大势所趋,大局已定。不需要我再去忙乎了。学界有兴趣的话,我愿意介绍多年来我对跨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当然,没有人感兴趣。学界需要的是如何迅速发表论文、拿到课题经费的技巧指导。
猫熊和 doufu、白罗斯、还有土耳其的新名称,关键是没有人去持续地推广。这种推广坚持的时间要以十年计。
2005年,很多学�... See more loong 的赞同者数量已经过了临界点,大势所趋,大局已定。不需要我再去忙乎了。学界有兴趣的话,我愿意介绍多年来我对跨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当然,没有人感兴趣。学界需要的是如何迅速发表论文、拿到课题经费的技巧指导。
猫熊和 doufu、白罗斯、还有土耳其的新名称,关键是没有人去持续地推广。这种推广坚持的时间要以十年计。
2005年,很多学者在北京开会建议译龙为 long,他们早期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后来没有声音了。2006年,一个学者写文章建议译龙为 long,2007年,他写文章说改译是艰难的路,又回到 dragon 上去了。2006年还有学者建议 liong,但是他们只写了文章,但是他们没有推广,反而是我还替他们转发了,放在我的网站最醒目的地方。所以,不是这些方案不好,而是大众根本都不知道。loong 的唯一做对的地方是坚持下来了。事情就这么简单。
一个新概念,推广一万次,未必被大众接受,但是不推广一万次,肯定不会被大众接受。
ysun wrote:
hj58 wrote:
loong 是肯定成功了。我今年六十六岁了,我还有几个更重要的东西在推广。
猫熊没有成功,应该也和无人推广有关,或者熊猫这个词无伤大雅,受众一偷懒,推广者一松懈,此事就不了了之了。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正式宣布我们不是白俄罗斯,不是白色的俄罗斯,而是白罗斯。但是他们没有后继推广,最后不了了之。
推广一个概念,“吼几嗓子”是远远不够的,真的是一门大学问,技术活,大工程。
[修改时间: 2024-02-26 01:18 GMT]
你今年六十六岁,确实还十分年青!不过,你现在就断言“loong 是肯定成功了”,还为时太早。即使中国的有关国标规定必须将龙译为 loong、即使欧美已有少数学者接受 loong,那也不能算成功。不过,你敢于挑战陈规旧矩、破旧立新的精神,值得敬佩!既然国内反对改译龙为 loong 的专家学者人多势众,我倒是建议你多跟研究中国文化的欧美学者直接交流,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某些人以“猫熊”改称大熊猫的建议没有成功,我想,主要还是因为约定俗成的法则在起作用。这跟 “Tofu vs. Doufu” 的例子一样。美国人不会在乎究竟应该把豆腐叫做什么,甚至不会在乎究竟是哪国发明豆腐的。他们不会在这些事情上瞎折腾,正如 wherestip 所说,"They probably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
[修改时间: 2024-02-27 01:07 GMT] ▲ Collapse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俄乌战争双方都把对方比喻为 dragon | Feb 27, 2024 |
俄乌战争双方都把对方比喻为 dragon,这足以说明中国人不应该再把自己的象征龙译为 dragon。
往前推,一战,二战,冷战,反恐战争,中东冲突,很多场战争,还有国内的政治斗争,都是这样。
人家都在相互骂对方是 dragon,中国人却扑进去说“我们是 dragon 的后代!”
好玩。
中国人对 dragon 这个词的感情之深,令我瞠目结舌。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我在 2018年和 2021年都向牛津提交过 loong。loong 的使用数量增加越来越快,牛津肯定是注意到的。
牛津辞典早不收入、晚不收入 Chinese dragon,为什么在 loong 突然火爆之前一个月收入 Chinese dragon 了?就是想分化瓦解中国人,让中国人继续和 dragon 为伍。
现在牛津收入不收入 loong 已经无所谓了,如果十几亿中国人坚持使用 loong,不收入是它的尴尬。中国人从小�... See more 我在 2018年和 2021年都向牛津提交过 loong。loong 的使用数量增加越来越快,牛津肯定是注意到的。
牛津辞典早不收入、晚不收入 Chinese dragon,为什么在 loong 突然火爆之前一个月收入 Chinese dragon 了?就是想分化瓦解中国人,让中国人继续和 dragon 为伍。
现在牛津收入不收入 loong 已经无所谓了,如果十几亿中国人坚持使用 loong,不收入是它的尴尬。中国人从小喜欢找标准答案,于是把辞典看得高不可攀。实际上辞典是对文字使用现状的记录,没有什么神秘的。文字变了,辞典必然变,不变就是辞典的错。
现在说啥都没有用了,仅仅我就收集到上千家企业的品牌译龙为 loong,其中不乏大国企。他们会轻易修改商标,回到 dragon?
所以,loong 已经不是追求时髦的中国人在过年时图一个新鲜说说玩玩,过几天就忘记了,而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不必费心反对 loong 了,你早先咋不说李小龙(Lee siu loong)是 loon?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是 loony?
你现在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坚持译龙为 dragon。
Huijun Suo wrote:
你看牛津辞典也只列了Chinese Dragon,你觉得将来会列入Loong?
人名含有loong,这和推广龙翻译为loong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记音符号(在大陆为long),后者按你们的意思,是民族的图腾,国家的形象,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信息量比记音符号要丰富得多。
还有某些观点恕我不能苟同:long的发音像狼lang?某厂商因为翻译品名为Chinese Dragon而销量受损?不能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而胡编乱造。还有对Loong字形的艺术诠释:oo像两只眼睛,身子像条龙,这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没看到两只眼睛,只看到了空洞,要想身子长应该至少用三个o才对,looong,三为众,为多,为长,就像googol。总之,还不如用Long,而且我觉得Longxin也很好啊,为什么要弄成个Loongson。另外,放在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译成Loong或者Long实在是有点帮倒忙,历史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润物无声的同化力,西方世界对dragon的观感可能正是因为中华龙(Chinese Dragon)潜移默化的熏陶才变得更加柔和,更为多元,这正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软实力,不要老是揪着圣经里的恶龙不放,世事总在变化,刻舟求剑是很可笑的,Box思维更是可悲的。因此我觉得,如你们所愿,Loong可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但最多是继续作为Chinese Dragon的某种来源注解而存在,不会成为主流。
Loong在语音上的劣势是很明显的,就拿九龙壁来说,Nine-Loong-Wall对英语导游实在不是一个很顺口的说法,很容易念成Nylon Wall(尼龙墙),Nine-Dragon-Wall就很顺口,你觉得外国游客看着面前墙上的九条可爱可敬的中华龙,会想到圣经里的恶龙吗?
hj58 wrote:
和 loong 相近构造的词的含义都不好,在 2006年的确讨论了很多,后来也有人提起。但是这个问题很早就解决了,或者说接受 loong 的人不在乎,原因很简单:武打明星李小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都这么译龙,也未见国际上有人嘲笑他们是 loon,是 loony。2006年,龙芯芯片就改译为 loongson 了,这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
相反,我倒是很担心这个问题,我还设计了 lorong。但是检索发现这个词已经被使用了。
这次人们嘲讽的是 loong 发音和 loan 一样。总之,此事是防不胜防的。就好像你给孩子取名再好,他的同学总能给他创造出一个谐音绰号。
官方学者反对改译的理由都是公开的,主要是约定俗成,dragon 已经包括好的含义,影视剧里有好的可爱 dragon,改了外国人看不懂。
Huijun Suo wrote:
我认为官方不情愿改译是有道理的,如果改成loong,拼写发音接近loon(当然可以标音为/lo:ng/,我怀疑会有多大效果),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有好几个词条loon,它们都读/lu:n/:
loon 1 潜鸟,阿比;美国海军潜鸟式导弹;(口语)疯子
loon 2 流氓,无赖,二流子;(苏格兰英语)男孩,小伙子,乡巴佬,蠢人;(古语)微贱的人
loon 3 (口语,旧词)(loons)喇叭裤;(动词)胡闹嬉戏
另外还有loony, looney发疯的,疯狂的,愚蠢的;(名词)疯子
词义疯子是来自旧词luny < lunatic疯子,精神病患者,狂人,极端愚蠢的人 < 古法语lunatique < 拉丁语lunaticus发疯的 < luna月亮,据认为精神病与月的盈亏有关。
企业广告宣传都很忌讳这种同音、谐音造成的负面联想,大外宣更要慎之又慎。
[Edited at 2024-02-26 07:02 GMT] [Edited at 2024-02-26 08:16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05 GMT] [Edited at 2024-02-26 13:1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5:38 GMT] [Edited at 2024-02-27 06:03 GMT] ▲ Collapse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loong 后来就不是注音了 | Feb 27, 2024 |
1809年,1814年,loong 的确是龙的注音。但是后来就被当作名词使用了,对应龙。例如 1882年美国传教士的一篇文章。

ysun wrote:
Huijun Suo wrote:
你看牛津辞典也只列了Chinese Dragon,你觉得将来会列入Loong?
人名含有loong,这和推广龙翻译为loong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记音符号(在大陆为long)
某些人可能会用 loong 来给“龙”注音,但我前面提到过,“注音就是注音,不是译文”。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偷换概念”是指彭萍教授,因为我觉得她似乎是企图让人觉得 “loong”是译文,dragon 反而只是对龙的解释。
至于李小龙,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他的英文名为 Bruce Lee,另两个英文名分别是 Lee Siu-Long、Lee Jun-Fan,不是 Lee Siu Loong。“Lee Siu Loong” 也许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不是李小龙自己的拼法,因为若反而是维基百科错了,那马上就会有人出来纠正。
Bruce L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uce_Lee
Bruce Lee (Chinese: 李小龍; born Lee Jun-fan, 李振藩; November 27, 1940 – July 20, 1973) was a Hong Kong-American martial artist and actor whose career spanned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names
Lee Siu-lung
Lee Yuen-cham
Lee Yuen-kam
李小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李小龙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 Siu-long,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2]),本名李振藩(也有作鎮藩、震藩),已故著名華裔動作片演員、武術家、監製及武術指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者,混合武術概念的先驅之一。李小龍是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他有两个姐姐(李秋源、李秋凤)、一个哥哥(李忠琛)和一个弟弟(李振輝)。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英語:Lee Jun-fan),李振藩的漢字拼音“Jun-fan”最初寫成“震藩”;然而,“震”與他祖父的一部分名字“李震彪”相同,因避諱而改為諧音“振”。
本名 李振藩、李鎮藩
罗马拼音
Lee Jun-Fan
Lee Siu-Long
英文名
Bruce Lee
Lee Siu-Long
Lee Jun-Fan
[修改时间: 2024-02-26 08:57 GMT] | |
|
|
wherestip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Chinês para Inglês + ... 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 | Feb 27, 2024 |
Thanks, ysun.
Excellent post expanding on this idiom. | |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wherestip wrote:
Thanks, ysun.
Excellent post expanding on this idiom. | |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李小龙纪念册上的 loong 仍然还是注音 | Feb 27, 2024 |
hj58 wrote:
李小龙纪念册上都是 loong
如同 foong-shooy(风水)里的 foong 是注音,李小龙纪念册上的 loong 仍然还是注音。同样,《维基百科》上的 Lee Siu-Long、Lee Siu-lung 及 Lee Jun-Fan 等也都是注音。李小龙的正式英文姓名是 Bruce Lee。
最早移民美国的华人大多来自中国沿海一带的广东、福建。据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记载,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批到达美国的三名华人于1785年(乾隆50年)8月9日到达巴尔的摩。那年,巴尔的摩商人约翰·奥唐纳(John O’Donnell)船长驾驶帕拉斯号(Pallas)到达广东。奥唐纳回到巴尔的摩时,带来了三名华人船工。他很喜欢广东,就把他家周围地区称为 Canton。但是,他回到美国 Canton 之后就退休躺平了,把那三名华人船工给撂在巴尔的摩不管了。那三位“龙”的子民想回大清国但苦于没有路费,就只好“润”在美国了。美国好几个州都有名为 Canton 的城镇。缅因州甚至还有一个小镇名为 China!
当拼写姓名时,这些早期的华人移民会把同一个“龙”字以广东口音、福建口音或其他口音五花八门地注音为 long、lung、loong 等。这丝毫也不令人奇怪!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小”字就应该译成 “Siu”、“小年”就应该译成“Siu Nian”,“龙”字就应该译成“loong”或“lung”!

[修改时间: 2024-02-28 06:00 GMT] | |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hj58 wrote:
loong 的赞同者数量已经过了临界点
你的幸运就在于,“译龙为 loong” 的主张等来了“文化自信”口号的东风!要不然,胡叼盘也不会着急忙慌地赶来蹭 loong 的流量和热度!loong 的赞同者恐怕基本上都是“龙的子民之传人”。但是,“loong” 的译法要等广大的 English speakers 普遍接受才能算成功。所以,同志仍须努力!
[修改时间: 2024-02-28 05:29 GMT] | |
|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Loong 的传人” vs. "dragon 的后代” | Feb 27, 2024 |
hj58 wrote:
俄乌战争双方都把对方比喻为 dragon,这足以说明中国人不应该再把自己的象征龙译为 dragon。
往前推,一战,二战,冷战,反恐战争,中东冲突,很多场战争,还有国内的政治斗争,都是这样。
人家都在相互骂对方是 dragon,中国人却扑进去说“我们是 dragon 的后代!”
好玩。
中国人对 dragon 这个词的感情之深,令我瞠目结舌。
不知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即“海參崴”、唐怒乌梁海(现为俄罗斯联邦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地以及具有“白头山血统”的那些“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龙的传人》歌词原文)的人算不算 “Loong 的传人”?那些没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算不算 “Loong 的传人”?那些“黑皮肤”、“白皮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算不算 “Loong 的传人”?
具有“白头山血统”的“Loong 的传人”比出剪刀手究竟是什么意思?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1223/c1011-26259803.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j411Z7Qi/

[修改时间: 2024-02-28 05:27 GMT] | | |
ysun Estados Unidos da América Local time: 14:53 Inglês para Chinês + ... |
hj58 Local time: 03:53 Inglês 那么 Lee Hsien Loong 是不是注音? | Feb 28, 2024 |
那么 Lee Hsien Loong 是不是注音?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只有这个英文名。美国总统晚宴邀请函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
Loong 早期是注音,不等于永远是注音,1882年美国传教士就已经把它作为名词使用了。
jiaozi 是不是注音?tofu 和 sushi 是不是注音?“可口可乐”是不是 coca cola 的注音?
ysun wrote:
hj58 wrote:
李小龙纪念册上都是 loong
如同 foong-shooy(风水)里的 foong 是注音,李小龙纪念册上的 loong 仍然还是注音。同样,《维基百科》上的 Lee Siu-Long、Lee Siu-lung 及 Lee Jun-Fan 等也都是注音。李小龙的正式英文姓名是 Bruce Lee。
最早移民美国的华人大多来自中国沿海一带的广东、福建。据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记载,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批到达美国的三名华人于1785年(乾隆50年)8月9日到达巴尔的摩。那年,巴尔的摩商人约翰·奥唐纳(John O’Donnell)船长驾驶帕拉斯号(Pallas)到达广东。奥唐纳回到巴尔的摩时,带来了三名华人船工。他很喜欢广东,就把他家周围地区称为 Canton。但是,他回到美国 Canton 之后就退休躺平了,把那三名华人船工给撂在巴尔的摩不管了。那三位“龙”的子民想回大清国但苦于没有路费,就只好“润”在美国了。美国好几个州都有名为 Canton 的城镇。缅因州甚至还有一个小镇名为 China!
当拼写姓名时,这些早期的华人移民会把同一个“龙”字以广东口音、福建口音或其他口音五花八门地注音为 long、lung、loong 等。这丝毫也不令人奇怪!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小”字就应该译成 “Siu”、“小年”就应该译成“Siu Nian”,“龙”字就应该译成“loong”或“lung”!
[修改时间: 2024-02-28 02:09 GMT] | | |
Páginas no assunt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